落雨天的膠災

caea2f45e83faeef4f9f79ee72bc7206

世界變,氣候變,天文台於1月發出黃色暴雨警告,前所未見。落雨天,要打傘,走入室內,雨傘滴水連連怎麼辦?根據童年回憶,1980年代以前的香港,一般的酒樓門口都設有能上鎖的遮架,我想試用,但家人總是說無此必要,雨傘隨身帶着就行。酒樓當時亦已經懂得下雨天要鋪上紅色塑膠防滑地墊。時移世易,因為「土地問題」, 佔地方的遮架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,取而代之的是所謂的「雨傘袋機」。 隨便在網上搜尋,找到以下的產品廣告介紹:「免插電、易操作 ,雨傘自動套袋只需2秒,一次可裝填傘袋1000個。」不只酒樓,現時大部分的商廈和商場在下雨天都會在門口放置這種「雨傘袋機」,「慷慨地」為訪客免費提供遮袋。實例:前幾天我冒雨行入中環中心, 大堂明明已經鋪滿防滑地墊,數名物業管理人員卻仍然嚴陣以待,守在「雨傘袋機」旁邊,緊張兮兮地示意我走過去取用遮袋,彷彿從我雨傘滴出來的雨水含有劇毒似的。面對他們這些無謂的「關懷」和「慷慨」,我揚手示意不必,就此打住。

「慷慨」派膠袋 「惶恐」雨傘滴水

特意將「慷慨」這個詞語加上引號,因為我想詰問這 樣濫派遮袋究竟是在慷誰的慨?遮袋理論上是可以重用之物,實際上屬於即用即棄的產品。君不見每逢下雨天,大街小巷中的垃圾桶都塞滿了遮袋?頂多用了一天的 遮袋落入堆填區就變成千年不化的廢物,派遮袋的商戶其實是在慷堆填區的慨,堆填區爆滿了要擴建誰受苦?還不是各位開心取用遮袋的市民,因此,派遮袋的商戶其實是在慷你的慨。

正在構思寫這篇散文的時候,朋友透過手機短訊傳來遮袋塞爆垃圾桶的照片。話說朋友一家走在路上,七歲的女兒安怡看見遮袋 塞爆垃圾桶並散落一地的荒謬景象,立即要求爸爸拍照發送給我這位環保阿姨。除了照片,朋友還傳來安怡的錄音,內容大致如下:「hello Rachel auntie,我係劉安怡,我覺得那些遮袋不是太環保,因為那些遮袋是用石油做的,需時很久才會溶解。還有,那些人非常沒有公德心,(指遮袋散落在地上) 要清潔工人去執拾,還會令路人滑倒。」

希望各位讀者聽聽安怡的呼籲,停止取用遮袋。

原文刊登於明報

發表留言